关于俄罗斯第一任沙皇的14个传言,孰真孰假?

俄罗斯用药-俄罗斯中药治疗癫痫

俄罗斯第一任沙皇 -- 伊凡四世(1530~1584),别称“伊凡雷帝”。他一生征战四方,把俄罗斯的领土扩大了数十倍,将莫斯科大公国变为了沙俄帝国。民间流传着N多他的传言,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我们来看看!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执政50年105天。

1530年,3岁的伊凡四世即位,因为年幼只能让母亲代为摄政。那时的贵族们横暴夺权、倾轧谋杀,迫人的生长环境让伊凡从小多疑,冷酷无情且残忍嗜杀。这也与他日后铁血手腕镇压贵族和对外扩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1547年,由大主教马卡里主持举行隆重的加冕仪式,将伊凡四世的大公称号升格为沙皇,领主政体改为了沙皇专制政体。17岁的伊凡四世成了俄罗斯 历史 上第一任沙皇。

1584年,伊凡四世去世,终年54岁。

结论: 未知

前博亚尔***安德烈·库尔布斯基在他的《莫斯科大公 历史 》中的描述到:伊凡雷帝从小就显示出残忍的一面,他会站在屋顶把猫和狗扔下去,看着它们悲惨地去。也会骑马从街上疾驰而过,随意践踏路人。

事实上:一方面,孩子们(不仅仅是皇室的孩子)在 游戏 中可能会很残忍,表现在欺负小动物上;另一方面,库尔布斯基的《 历史 》旨在谴责暴虐的沙皇,在这样的前提下,真实性就值得再考证。

结论: 未知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癫痫?它不是单纯的偏头痛,也不能说无法控制情绪就是癫痫。伊凡雷帝是个多疑的人,所以并不能根据他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就是癫痫。1963年,对他的遗体做出的研究表明,沙皇患有一系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但不能从骨头上确定他的精神状态。

结论: 假

有信件可以证明,沙皇爱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在她去世多年后仍记着她。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过世而不再信任人,不然他将如何治理国家,难道只靠自己吗?不过,伊凡雷帝生性多疑,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甚至处了最初完全信任的人 --年轻时的顾问,即阿列克谢·阿达舍夫和神父西尔维斯特。

结论: 未知

伊凡雷帝一生共结婚8次,其中第5任妻子在新婚当夜就了,所以很多时候被忽略。沙皇的第1和第3任妻子疑似遭人毒杀,第4、第6和第7任妻子都是在出家后于非命。虽然,伊凡雷帝结婚多次,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娶新妻是为了抛弃摆脱旧人。

结论: 假

从各方面来看,沙皇都不是同性恋者:他通常有妃子陪伴,还曾向英国大使杰罗姆·霍西吹嘘说他已经和一千个女孩“交流”过。在他生命的最后,他还派了特别大使前往英国准备向英国公主求婚。

结论: 假

这……不用我解释了吧。

结论: 真

伊凡四世一生喜好征战杀伐,在一些战役中甚至亲自上阵。另外,对内为了他建立的沙皇专制,也是一场接一场的大屠杀。在1565~1572的七年间,大约有四千多家贵族被杀。晚年,他身着苦修僧人的粗布长袍,虔诚地忏悔他的罪孽。

结论: 假

伊凡雷帝确实是一位强大的统治者,但是…16世纪初的俄罗斯并没有“跪下”,而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大国。

结论: 假

16世纪的博雅尔并不是有害民族,而是当时精英中的最高等级。博雅尔杜马的成员、皇家总督、大使、总督 -- 都来自贵族家庭,他们的祖先世代为莫斯科王子服务,没有他们是不可能的。伊凡雷帝虽然处决过博雅尔人,但是并不是真正讨厌他们。他也没有任命最忠诚的农民,甚至是地位低的地方贵族来代替他们。

结论: 未知

1575年10月30日,伊凡雷帝将受洗的鞑靼王子西缅·贝克布拉托维奇立为王位。在给西缅的请愿书中,他谦虚地称自己为“莫斯科的伊万内茨王子”,并在“内格里纳之外……在旧石桥对面的奥尔巴特定居”。但他没有给任何人真正的权力,11个月后他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西缅被授予特维尔大公。 历史 学家仍在争论这种做法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伊凡绝对不是厌倦执政。

结论: 未知

上述画作表现的是1581年11月16日晚上,伊凡四世在暴怒之中用权杖击打儿子伊万的头部后,从狂躁中清醒过来,头发蓬乱的他跪坐在铺满了红地毯的地上,右手把儿子搂在怀中,左手试图捂住儿子头上血如泉涌的伤口,眼中流露出惊惶恐惧和无助的神色。而伊万双目无光,半躺在伊凡雷帝怀中,但仍然左手支地,似乎试图挣扎着站起来。沉重的金属权杖沾满鲜血,被遗弃在一旁。

其实,没人可以确定这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列宾画作展示的是否真实也无从所知。19世纪末的文献显示:王子伊万病倒,他的父亲伊凡四世从莫斯科打电话给医生,可惜治疗不成功,11天后伊万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究竟是不是用棍子对头部致命的一击,我们不得而知。

结论: 假

所谓“征服”西伯利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吞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18世纪才结束。没有理由也没有证据证明伊凡雷帝是这个事件的发起者或领导者。

结论: 真

伊凡雷帝毕竟出身帝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绝不稀奇。他是当时莫斯科最优秀的演说家,他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尤其阅读了大量 历史 书籍。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却跃然纸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罗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视俄罗斯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的推广就是一个例子。

结论: 未知

伊凡雷帝之是一个 历史 谜团,他在54岁那年下棋时突然中风去的。他的暴在当时俄罗斯朝野引起种种猜测,为了以正视听,伊凡雷帝的次子费奥多尔一世继位后便宣布伊凡四世是自然亡。

然而400多年后又有了新的发现。1963年在修复克里姆林宫里的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伊凡雷帝的棺柩被打开,通过对他的遗骸进行的化学分析发现存在大量的汞(水银)。法医表示不排除用药物快速或者缓慢毒杀的可能。于是,有研究者认为伊凡雷帝是被谋杀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因为伊凡雷帝患有梅毒,当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梅毒的药膏也含汞。

羚羊角 参考文献 只要是关于羚羊角的就行 谁可以还能在给我举些例子,下面是我举的例子

编辑本段羚羊角介绍

羚羊角

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角基部为棕**,上部黄白色如腊。角基部之横切面几呈圆形。角之表面约有20个轮脊,轮脊间相距约1~2厘米。角上部至尖端处光滑无轮脊。角全长约28~37厘米。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幼兽7个月时即开始长角。 主要栖息于半沙漠地区。夏季大多居于空旷的荒漠草原地带,晚秋至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群栖。常喜在粘土荒漠地区,而不喜在丘陵和灌丛林中活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在天气炎热时则常在湖沼边休息。由于食物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有季节性迁移的现象。秋末初冬开始交配,幼仔第二年才成熟。吃淡水和咸水。其主要食物为禾本科、豆科等草类植物。 分布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西北部,此外在俄罗斯、蒙古等国也产。

编辑本段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但以8~10月猎得者,锯下之角色泽最好,因为在此时外皮已脱落。 冬季猎得者因受霜雪侵袭,角质变粗糙,发生裂隙,品质较次。

编辑本段炮制

1. 羚羊角片:除去骨塞,入温水中浸渍,捞出,镑成纵向薄片,晾干即成。 2. 羚羊角粉: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即成。

编辑本段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羚羊的角。 [名称] 羚羊角Cornu Antelopis [产地及销售] 产于新疆博乐、温泉、塔城、裕民等地。国内产量不大,今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经销全国各地,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销量较大。

编辑本段性状鉴别

药材

角呈长圆锥形,长25~40厘米。全体略呈弓形弯曲,表面光滑,但有细纵纹。通体光润如玉,白色或黄白色,透视有血丝和血斑,基部稍呈青灰色。全角有纵直细纹,除尖端部分外,生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有舒适感。角的基部圆形,有骨塞名"羚羊塞",约占全长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骨塞坚硬而重,横截面四周呈齿状而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 全角除去骨塞外均半透明,对光透视角内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的小孔,直通尖端,俗名"通天眼"(或冲天眼),为羚羊角的鉴别特点。质坚不易折断。气无,味淡。 以角肉丰满、色润、有光泽、质嫩、无裂纹、显有鲜红血斑(称全活羚羊)者为佳。

饮片

羚羊角镑片:横片为类圆形薄片。类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外表可见纹丝,微呈波状,中央可见空洞。质坚韧,不易拉断。气微,味淡。 羚羊角纵片:为纵向条状薄片,类白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有光泽。气微,味淡。 羚羊角粉:为乳白色的细粉,气微,味淡。 镑片以多曲折、白色、半透明、纹丝直而微成波状、质坚韧、不易拉断者为佳。

编辑本段化学成份

赛加羚羊角含角蛋(keratin)磷酸钙,不溶性无机盐,赖氨酸(lys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酪氨酸(tyrosine)等17种氨基酸,并含五种磷脂类成分,即卵磷脂(lecithine)、脑磷脂(cephalin)、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等成分。 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 是角蛋白中含硫量最少者之一.

编辑本段效用

[性味] 咸、寒。  羚羊角-药用

[功用] 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 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惊痫抽搐、目赤肿痛等症。 [用量] 1g~5g。 [禁忌] 肝经无热者不宜。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加速巴比妥及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 但不导致肌肉松弛.羚羊角煎剂10g/kg 给小鼠灌服,能显著降低咖啡因所引起的惊厥率和加快其恢复率, 使亡率降低. 给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0g/kg、水煎剂2g/kg、水解液80mg/kg , 均能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 解热作用 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3。 降压作用 用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 给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 可使血压降低.给清醒大鼠应用羚羊角制剂1g/kg,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 其他作用 羚羊角酶、酸水解液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 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编辑本段附注

1. 商品羚羊角由于年龄不同,而有各种规格: ⑴大枝羚羊角,长约15~25厘米,底部直径约3厘米 ⑵ 小枝羚羊角,长约9~15厘米,底部直径约1~2厘米 ⑶大头鬼(紫羚羊)是幼羚羊的角 ⑷ 老劈柴(又称倒山货)为羚羊后遗留在山中的角,亦有大小之分。 2. 市售羚羊角的品种甚多,其所属原动物各有不同,除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以外,据文献记载尚有藏羚(Panthotops hodgsoni),斑羚(Naemorhedus oral goral),西藏瞪羚(Gazella subguttarosa)等几种。一般认为真正的正品羚羊角应是赛加羚羊的角。 3. 羚羊角国内产量甚少,多靠进口,价格较昂,曾发现有用他种动物的角,形状类似者伪充,其原动物目前尚难肯定,今分述如下: 一种类似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的角,全形颇似羚羊角,但弯曲略呈S形;表面有许多纵裂 班羚羚羊角

纹,生有轮脊17~20个,轮脊间距较密,且一侧较平坦,不连成环状;全体灰棕色至棕黑色,不透明,无通天眼;基部椭圆形,中具多孔的骨塞,骨塞边缘不成锯齿状而平滑。一种系用他种动物的角经加工刮削仿制而成。长短大小不一,全形颇似羚羊角,但下半部多平直,上半部向一侧弯曲(真品全体略呈弓字形弯曲)。仔细观察表面可见刀削痕迹,轮脊均极显明(长形者有轮脊15~17个,小形者仅具轮节1~2个),尖端光滑细长,无不显明的轮脊(真品有)。全体黄棕色,上端微透明,透视无"通天眼";基部圆形,骨塞外缘平滑无齿,其质坚实无孔。 羚羊角也不一定有药用价值,但是藏羚羊角的药用价值出非常高!是治疗甲状腺肿大、胃炎、久泻的难得良药,也是催产的特效药。藏羚羊角在藏医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四部医典》(藏名《居悉》公元812年)中均有记载。藏羚羊角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传统医药里受到重视和利用。古老的西藏书本中列出了藏羚羊角的不同疗效:它可治疗腹泻、可用于催生、可治疗溃疡、可控制某些腺体的增生、还可治疗妇女的月经不调、以及肾脏和血液的疾病。 由于中药的传统名药赛加羚羊角稀少,需要寻找与赛加羚羊角相似疗效的药材。藏羚羊与赛加羚羊同为牛科不同属动物,在生物学上有种层亲缘关系。为了扩大赛加羚羊角药源,探讨藏羚羊角能否与羚羊角同等入药,比较两者所含化学成份的差异是必要的。多个实验结果证明,羚羊角和藏羚羊角某些主要化学成份蛋白质、如胆固醇、磷脂类、脂肪酸及其甘油脂等,基本相同.除丝氨酸、甘氨酸含量相近外,其余13种氨基酸的含量藏羚羊角均高于羚羊角.就微量元素而言,藏羚羊角也均高于羚羊角。实验还证明,藏羚羊角提取液对实验动物具有错静、止痛、退热及降压的作用。这些作用与文献报道的羚羊角的作用相似。藏羚羊角对心电无明显影响,毒性不大。我们的初步实验结果提示:藏羚羊角似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开发利用。藏羚羊角能否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入药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编辑本段鉴别

羚羊寻食

羚羊角系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的角。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高烧引起的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小儿寒热惊痫,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肝火上炎之目赤红肿,翳障,视物昏花等对瘟病高热发斑,烦躁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品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在我国的新疆局部靠近俄罗斯部分地区有少量羚羊,因为稀少,属国家保护动物,并严禁猎杀。因为羚羊角的药用价值很高,在中医界对羚羊角一直很崇拜,常常为拥有一支羚羊角引以为豪。 因为这个原因,俄罗斯限制对我国的出口,并以超出寻常的高价来卖给我国,所以在一般的药材市场上很少见到(几乎没有)真正的羚羊角。目前,国内使用的所谓“羚羊角”大部分系以黄羊,长尾黄羊,藏羚羊的角,做羚羊角使用,以极低的价格收进(绝大部分是偷猎品),却以羚羊角的高价卖给病人,对此无人过问、疏于管理。 由于真正的羚羊角市场上很少见到,所以很多人误将黄羊角之类的角,认为是羚羊角,而上当。为此,我们要对这几种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羚羊角的外观真伪鉴别介绍如下: (一)羚羊角 :整支角性状为长圆锥形,呈弓形弯曲,长10---30厘米,基部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以白居多),半透明状,对光检视(嫩角)有时可见(角的内部)血红色的晕纹(习称“血丝”),角通体光润如玉,自基部向上有10---20个隆起的环嵴,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似柔润舒适,习称“握之合把。”尖端部分平滑无嵴。角的基部断面圆形,里面有骨质角髓,通称“羚羊塞”,与外面的角质鞘的结合处呈锯齿状绞合。对光透视可见角髓在角的下半部,占全角的1/3----1/2。角内无角髓部分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辩的孔隙直达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地坚实而沉重,无嗅,无味。 (二)其他角 :  羚羊

(1)黄羊 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角的性状:呈长圆锥形而侧扁,较粗短,尖端略向后弯曲,角尖稍向内上弯(略似S状)。长约20厘米,基部长径3—3.5厘米,短径2.5厘米,表面灰黑色,较粗糙,不透明。自基部向上有10多个密集的斜向环嵴,尖端平滑无嵴。基部断面呈椭圆形,中央为骨质角髓,呈污白色,外面角质角鞘断面桁黑色,二者的结合处微呈齿状绞合。质沉重。无嗅,无味。 (2) 长尾黄羊(别名:鹅喉羚羊) Gazella subguttarosa Guldenstacdt 角的性状:呈长圆锥形侧扁,弯曲度较大,角尖显著向内弯转。长20—30厘米,基部直径3厘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明显的纵向丝纹(细小的裂纹)。角的中下部有斜向的环嵴,尖端无环嵴部分较为平滑, (3)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 Abel 角的性状:长而很侧扁,几直向上伸,弯度很小,近角尖处稍向前内弯。长50---70厘米,基部长径5厘米,短径4厘米。表面黑色,较平滑而有光泽,可见细微的纵裂隙及浅色纹理,自基部向上有横向而等距的环嵴,在前方较明显突出。基部断面亦可见白色骨质角髓。质沉重,无嗅,无味。 以上三种角其中黄羊角和长尾黄羊角可以做为羚羊角的替代品,但在出具处方时不能冠名羚羊角以代之。

编辑本段选方

①治伤寒时气,寒热伏热,汗、吐、下后余热不退,或心惊狂动,烦乱不宁,或谵语无伦,人情颠倒,脉仍数急,迁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盏,以甘草、灯芯各一钱,煎汤和服。(《方脉正宗》) ②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羚羊角(镑)一两,犀角(镑)三分,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一两半,薏苡仁(炒)、秦艽(洗)各二两。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竹叶汤下,渐加至三十丸。(《圣济总录》羚羊角丸) ③治偏风,手足不随,四肢顽痹:羚羊角(镑)一两,独活(去芦头)二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三分,防风(去叉)一分。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夜卧各一。(《圣济总录》羚羊角汤) ④治阳厥气逆、多怒:羚羊角、人参各三两,赤茯苓二两(去皮),远志(去心)、大黄(炒)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羚羊角汤)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①《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②《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 ③《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④孟诜: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⑤《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 ⑥《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 ⑦《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⑧《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编辑本段营养知识

羚羊角知识介绍:羚羊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赛加羚羊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在我国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 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削成薄片,或磨民粉末。野生赛加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羚羊角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约长15至33厘米,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滑如玉,无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至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厘米,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握之合把”。基部直径3至4厘米,内有坚硬的角柱,习称“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3至1/2,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察呈结合部呈锯齿状,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以质嫩、色白、光润,有血丝裂纹者为佳。 羚羊角补充信息:1.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羚羊角片、羚羊角粉,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2. 羚羊角为名贵药材。今多用同科动物藏羚羊及黄羊的角,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 羚羊角适合人群: 脾虚慢惊禁服。 羚羊角食疗作用: 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 质重镇降;具有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明目退翳,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小儿惊风,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膜,热毒下血,斑疹,疮毒。 羚羊角做法指导:1. 温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者,可与钩藤、菊花、生地、竹茹等配伍。 2.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者,可与龙草、黄芩、栀子、草决明等到相伍。 3. 肝火上冲,胃气不降,卒然吐血者,可与大黄、肉桂配伍。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5至3克,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至0.6克;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远志 当归 五味子。带表哪些含义?

这是几味中药的名字。 远志 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 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 其他名称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应用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癫痫惊狂。本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咳嗽痰多。本品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本品辛行苦泄,功擅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有疗效,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远志味辛入肺,开宣肺气,以利咽喉,如《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当归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尤以甘肃岷县(位于兰州南方偏东)当归品质最佳,有“中国当归城”之称。 乾归(见《神农本草经》)山薪(见《尔雅》)白薪(见《尔雅》),文无(见《本草纲目》 当归名字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要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陈承说: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生药拉丁名:Radix Angelica Sinensis 植物拉丁名: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 英文:Tang-Kuei 拼音名:Danggui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原料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Diels的根,采用中国顶级当归原料。 主要成份 藁本内酯、亚油酸等。 生产工艺 低温粉碎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生产。 性状 浅红色油状液体,具有当归独特的香气和苦味。 理化检验折光指数(20℃)为1.5100~1.5400 相对密度(20℃)为0.9800~1.0300 酸值mg .KOH/g≤ 20 砷(以As计) %≤ 0.0002 重金属(以Pb计)%≤ 0.001 产品特性 风味特异,补血活血,适合药膳食品、医药原料等。藁本内酯含量高。 用途 药膳原料、医药、保健品原料。 功能主治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疗效。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五味子 五味子可以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 在日本和中国药典中,五味子是热门的专论题材。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师已普遍采用这种传统沿用的强身妙品。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例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或五味子脂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古时候,俄罗斯猎人每次远行狩猎之前必定服用五味子以强身补气。 五味子具有非凡的功效,其中包括: 保肝及再生肝脏组织 肝脏是人体的中枢解毒器官,负责滤除有毒物质,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五味子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五味子亦能有效地降低不断升高的转胺酶–丙胺酸转胺酶(SGPT/ALT-20天内降低75%)和甲型胎儿球蛋白(AFP-最广泛用于生化血液检验以检测肝癌)水平,比起广为人知的水飞蓟素(取自奶蓟),其效用更安全。 您可知道…… 醋胺酚(一种常用的退热镇痛药)足以降低肝脏的谷胱甘肽(GSH)水平,可能造成肝脏受损。 五味子能加速醋胺酚的代谢率及减低GSH耗损,帮助保护肝脏。 人体测试结果显示,五味子对于患有因病毒所引起之慢性肝炎者(包括A型、B型、C型、D型和E型)尤其有效。事实上,根据中国的一项临床试验报告显示,它在治疗肝炎病人方面有76%成功率,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五味子具有消炎作用 五味子具有消炎作用,以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 四氯化碳(CCl4)是其中一种对肝脏最具毒害的物质。无数的研究显示,五味子的强效保肝功效能对抗CCl4的毒害作用。由此可见,五味子在保护肝脏免受日常毒素侵害方面有很大的功效! 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 五味子有利于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而且在一些缺氧和心肌受损的个案中,已获证实能对心脏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它也能平缓心跳频率和纾解高血压。 养阴固精,男女皆宜 五味子是功效卓著、男女皆宜的养阴固精补剂之一,能促进性事持久力及增进女性外阴的刺激感受性。它能激活一氧化氮(NO)的产生,进而增强男性的体力和持久力。 增进智能健全 五味子能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增强思维清晰。尽管它具有激活的作用,却没有咖啡因焦躁不安的副作用。这种小小的浆果,有时也被用于治疗忧郁症,并且有助改善烦躁和健忘问题。 增强体能耐力 五味子能增强耐力与力气并加速体力复原。在俄罗斯,以工厂员工和儿童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五味子能增进耐力、增强体力和减少罹患疾病。 抗防自由基侵害 自由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冠状心脏疾病和免疫力不足的主因,也是造成老化过程加速的罪魁祸首。五味子所含的木酚素是强效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并能增加肝脏内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水平。 延缓老化过程 研究报告显示,五味子常被用作抗老化和益气的补剂,而近期的研究结果更阐明了此原理。研究发现,五味子所含的木酚素能增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或粒线体(细胞能量库)的能量生产,同时保护粒线体免受氧化压力所侵害。这些作用足以说明为何五味子能减缓老化过程和延缓出现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如心脏衰竭、阿兹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 滋补和增强肾脏机能 在中医的角度上,五味子常被用于滋肾生津,有助治疗盗汗、烦渴及频尿问题,而且在治疗尿失禁和方面也很有帮助。 强效适应剂,能对抗压力及突发状况 五味子是最有效的植物适应剂之一,能增进智能、体能和感官机能,并增强对压力的阻抗力。简而言之,它能帮助人体承受诸如冷、热、噪音、情绪超负荷之类的压力因素,故有助于提升工作表现、增强耐力和减轻疲劳。 其它功效: 增进视力(包括夜间视力) 增进听觉能力 强肺,纾解呼吸系统感染问题(例如慢性咳嗽、呼吸浅短及呼吸时会发出气喘声) 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加速病后复原 恢复因长时间劳累而耗损的精力 增强运动时的肌肉活动力 解决皮肤问题(包括荨麻疹和湿疹) 五味子对肝脏的功效与作用 其一、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通过加速醋胺酚的代谢率及减低GSH耗损、对抗CCl4的毒害作用等,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促使受损的肝细胞再生。 其二、具有消炎作用,以阻止肝脏细胞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促使受损的肝细胞再生。 其三、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恢复因长时间劳累而耗损的精力、加速病后复原。 五味子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五味子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五味子提取物和醇甲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尚有镇痛作用、肌肉松弛作用。 2、保肝作用 五味子醇提物及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酯甲、酯乙等对化学毒物引起的动物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五味子有扩血管作用。五味子素、五味子丙素、去氧五味子素等对于离体狗肠系膜动脉收缩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加脉鼠离体心脏及麻醉狗冠脉血流量。 4、延缓衰老作用 《本经》记载,五味子“主益气,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酚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此外,五味子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均表明具有抗衰老作用。 5、对呼吸系统作用 五味子能“收肺气”、“宁嗽定喘”。五味子能增强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 6、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增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7、抗溃疡作用五味子给大鼠灌胃,能抑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使溃疡指数减少,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麻烦采纳,谢谢!

同仁堂给叶利钦看病的中医是谁

中医王世和

1951年,王世和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户人家,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对中华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世纪70年代,王世和开始四处拜师学艺,在几位著名老中医的指点下接触中医推拿按摩术。80年代,他先后就读于北京教育学院运动体育系和北京中山医学院针灸按摩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学理论、运动生理学理论和针灸按摩术,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经过中医名师多年的悉心指点,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揣摩,王世和逐渐在20世纪90年代初摸索形成了一套集现代反射学、脊椎矫正学、现代康复术和传统按摩指法于一身的推拿正骨疗法———“王氏指法”。

“王氏指法”,对于许多疑难病症,诸如颈椎病、胸背痛、脊椎炎、脑供血不足、头疼眩晕、脑外伤后遗症、脑中风后遗症、癫痫病、心律不齐、心律过缓、前列腺炎、肾结石等顽症,均有显著疗效和明显缓解作用。

现在,王世和正在紧张地筹建莫斯科中医中药治疗中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东方医学,并准备用自己的“东方金手”,为广大的俄罗斯患者解除病痛,为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