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七十二绝针歌诀是什么?

董氏奇针治疗中风偏瘫方法-董氏奇穴治疗癫痫穴位

董氏七十二绝针歌诀是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如下所示:外三关一穴,外三关二穴,外三关三穴,双龙一穴,双龙二穴,双灵一穴,双灵二穴,木灵穴,妇科一穴,妇科二穴,妇科三穴,妇科四穴,妇科五穴,木火穴,八关穴,下高穴,中白穴,上高穴。

董氏七十二绝针歌诀的创始人

董景昌,男,台湾医学家,台湾著名针灸师,是董氏奇穴的创始者。

董先生早年从军,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在台湾传授他家传的针法,因为由他传授的穴位并不在传统内经所记载的范围内,但疗效显著,因此被称为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自成一套独特的经络思想,与传统的十四经络循行路线不同,针灸的穴位配伍极为简明,在放血治疗方面特别擅长,他门下弟子甚多,在台湾中医界极负盛名。

但是他并不敌视传统技术,经常鼓励弟子去学习传统十四经针灸手法,常推许台湾传统古方派名医孙培荣,临床时也常以十四经穴道搭配董氏奇穴而发挥奇效。

他的弟子有杨维杰等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董景昌

下三皇是什么穴位?

下三皇穴指的是:天皇、地皇、人皇(人皇即传统的三阴交)这三个穴位。

准确位置如下:

天皇穴部位: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

地皇穴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

人皇穴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

天皇副穴(肾关)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功效:

1、补肾要穴,由肾亏引起的病变都有疗效。

2、治疗泌尿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及妇科疾病。

3、治疗神经衰弱。

《董氏奇穴》:

“下三皇”,出自《董氏奇穴》。董氏奇穴主要的学术思想来源于金元时期。该书在针刺应用理化上有独特的创新,不少观点对现代的针灸学有一定的影响。再结合内经、易经、全息律等中医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针灸学体系。

这种传承近千年的针灸学术,经过无数的临床病例验证,疗效是确定,毋庸置疑的。并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我国针灸学中一朵奇葩。

以上材料参考:百度百科 董氏奇穴速查手册

董氏奇穴:记住这两个穴位治疗全身疾病。(建议收藏)

灵骨穴

定位在手背虎口处,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灵骨穴为董氏常用要穴之一。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经痛、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肠痛、头昏脑胀。

针法与应用针深五分至二寸,可透过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至三寸。孕妇禁针。因此穴有强烈收缩子宫之功能。

穴位: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通。

解剖:浅层分布手背静脉,桡骨神经浅枝。深层分布正中神经的固有掌侧指神经、肺支神经、心及肾神经。

取穴:握拳取穴,在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与第二掌接合处。可透重仙穴。

归经:入心肺大肠经。

穴性:通经活络,清调肺气,通降肠胃,通气清瘀。

主治:肺气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气肿、肺癌、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头痛、月经不调、经痛、难产、冠心病、心律不整、狭心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盂炎、大小肠炎、面疤、眼疾、耳鸣、耳聋。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可透刺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三寸。

针感:局部酸胀麻木感。孕妇禁针,因此穴有强烈收缩子宫作用,恐流产。

配穴:

(一)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奇效。

(二)半身不遂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正会穴。

(三)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大白穴

定位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十四经合谷穴外一寸骨边下陷中,距灵骨穴一寸。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针法与应用针四分至六分或用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孕妇禁针。

穴位:手背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距灵骨穴一寸。可透重子穴。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取穴:手握拳当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向外一寸是穴,即灵骨穴下一寸处。

归经:入肺经。

穴性:发汗解表,清肺宽胸,清理上焦,肃肺疏表,理气化瘀。

主治:头痛、偏头痛、肺癌、肺炎、肺气肿、肺积水、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急性肺炎。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半。或以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

针感:酸胀麻电感。

应用:本穴配灵骨治疗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效。若人气滞与气虚,则将导致血瘀血滞。血瘀上焦则肺疾胸痹;血瘀中焦则为症瘕、血瘀下焦则为少腹疼痛、妇女疾病;血瘀经络则关节痹痛、风湿诸病、半身不遂;瘀血内蓄则性情变化而为神经诸疾。所以取用灵骨穴、大白穴通气补气,而能散滞消瘀。